他曾任军委副主席,首次提出“毛泽东思想”,职位为何越来越小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27 点击次数:54
说起红军那时候,咱们军队的领头人物,大家伙儿脑子里头首先蹦出来的就是朱、毛、周这三位。他们仨,就好像一直是咱们军队里最核心的带路人。
但其实,在长征那会儿,军队里真正挑大梁的是毛主席、周恩来和王稼祥这三位。而且你知道吗,长征开始前,王稼祥的声望和地位,那可是比毛主席还要高一些呢。
这位在我党和军队早期历史上有着显赫资历和卓越能力的大佬,七大会议过后,竟然悄悄淡出了领导层的中心舞台。更出人意料的是,他的职位非但没升,反而一路下滑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,背后藏着啥不为人知的秘密呢?
1945年4月23号,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大会在延安热热闹闹地开始了。这次大会一共有755位代表参加,其中有547位代表是有投票权的。
王稼祥呢,他是晋冀鲁豫那边的代表,可惜因为身体不舒服,没能来参会。大会选新一届中央委员的时候,经过好几轮投票,最后结果出来,王稼祥只得了204票,没到一半,所以就没选上。
说实话,王稼祥没能选上,真的是挺出乎意料的。就他的经验和功劳来说,当上委员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。可为啥就没选上呢?当时管组织的胡耀邦是这样解释的:
王稼祥同志肠胃病得很重,所以没能参与七大的筹备工作。那时候,好多代表对他都不太了解,因此在选中央委员的时候,他没被选上。
胡耀邦说的那两个因素,只是王稼祥当时没被选上的外在情况,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。那时候的中央秘书长杨尚昆,他也有自己的见解。王稼祥没被选上的真正原因,说白了就是两点。
王稼祥这人吧,性格上有点独来独往,不太会跟大伙打成一片。有的地方来的代表,因为跟他不太熟,就觉得王稼祥好像挺“摆谱”的。
说实话,看看王稼祥这辈子,他真的是个书卷气特别重的大领导,性格直来直去,不太会搞人际关系。虽然大家心里都挺敬重他的,但是到了七大选举那会儿,却没给他投上足够的票。
另外,在不少党内同志眼里,中共七大就像是专门来“算算王明博古那一套账”的大会。长征前头,王稼祥同志早就明明白白站队支持毛主席的正确做法了。可即便如此,还是有挺多人把王稼祥看成是跟王明博古穿一条裤子的重要人物,结果他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。
王稼祥年轻那会儿,跟博古、王明他们一样,都是去苏联深造过的骨干。所以,他很早就当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总政治部主任,后来又一路升到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位置。在党和军队里,他的地位和影响力那可是大得不得了。
但是,王稼祥跟博古、王明可不一样。他虽然也赞成共产国际来领导中国革命,但他比那两位更早地踏入了苏区,对苏区的工作以及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刻的理解。
就是因为这样,博古和王明那会儿非得按他们的错路子来,差点儿把红军给带到死胡同里。这时候,王稼祥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他是第一个挺毛主席对的那个人。后来毛主席自己说起这事儿,都说:“王稼祥那可是投了个决定性的票啊。”
所以,当王稼祥没能选上时,毛主席特别意外。到了选候补委员那会儿,毛主席竟然亲自站出来帮王稼祥说话,他说希望大家能把第一票投给王稼祥。结果,王稼祥真的就以全票当上了“候补中央委员”。
不少人提起,毛主席这回的举动真是绝了,除了王稼祥,没人能得到这份殊荣,让毛主席亲自出面帮他拉选票。这足以看出毛主席对王稼祥有多看重。毛主席之所以这么挺王稼祥,跟他早年的那些事儿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反围剿战斗打响前,王稼祥就像是国产国际和咱们中共之间的联络人,是党政军都离不开的关键头头儿。到了第五次反围剿没成功之后,王稼祥对中国革命往后该怎么走,心里头有了更明确的打算。
他觉得,就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这事儿,毛主席才是那个对的人,有这个本事。而且啊,在他那时候写的书里,头一回提到了“毛泽东思想”这个说法。
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,王稼祥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毛主席这一边,成了那时候力挺毛主席的主力队员。
大家都知道,遵义会议是让毛主席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转折点,这次会议对党、红军和革命来说都是个大救星。但可能不清楚,这次会议开得特别不容易。毛主席自己都说:“王稼祥是最早挺我的人,遵义会议那会儿,要是没他,事儿可能就悬了。”
不过,虽然得到了毛主席的力挺,王稼祥还是没能重回领导层。七大会议结束后,王稼祥当选为候补委员,但因病不得不去苏联治疗,直到1947年才回到国内。
那时候,考虑到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,王稼祥被安排做了中共东北局的城市工作部部长,同时还临时管着宣传部。看他这新的工作,就能明白,王稼祥这时候已经不再是主要领导了,转而负责起东北的城市建设和宣传事务。
新中国成立前那会儿,王稼祥被补选为中央委员。等新中国一成立,他就立马当上了咱们国家第一任驻苏联的大使,还兼着外交部副部长的职位。从那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,王稼祥都是咱们外交领域的头儿,给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出了大力,立了大功。
不过,到了1962年那个特别棘手、情况复杂的年头,王稼祥看着国内国外的局势变动,就自己的想法说了好几点看法。
但王稼祥提出意见没多久,他就挨批了,说他走的是“修正主义”外交路子。毛主席直接点明,王稼祥这是想和苏联修正主义讲和,想和印度、反动派还有帝国主义都握手言和,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却少了,这就是大家后来常说的“三和一少”。
这件事让王稼祥受到了很重的处分,一直到1973年,有了毛主席的帮忙,他才得以重新上岗工作。但那时候,王稼祥的身体已经很差了,结果在1974年,他就因为生病去世了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